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实验教学

南京林业大学园林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简介

发布日期:2009-05-17  浏览次数:102728

    
    南京林业大学前身为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学森林系。学校现设有风景园林学院等20个院部。现有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1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4个博士后流动站、30个博士点、49个硕士点;3个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其它二级学科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整体授予权;此外还有风景园林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和工程硕士授予权。
一、中心组建发展历程
    园林实验教学中心前身可追溯到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造园研究室,创始人陈植教授是我国现代造园学的奠基人,其所著《造园学概论》、《中国造园史》、《园冶注释》、《观赏树木学》等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的经典论著。1956年创建城市居民区绿化专业。1980年园林专业恢复招生,1995年,设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硕士点,2000年设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博士点。2006年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被国家林业局列为重点学科。2007年园林专业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团队被列为江苏省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江苏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称号。
2002年5月,为加强园林实践教学,学校整合相关资源,组建学院直属的园林实验教学中心,制定了建设目标与建设规划。2003--2008年,以财政部、教育部财政专项资金500万元,学校配套600万元,中心软硬件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二、实验队伍情况
    中心发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生态学国家重点学科的优势。采用专兼职结合,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互通的用人机制,形成了一支核心骨干稳定,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35人实验教师团队。中心人员博士以上学位比例占77%,副高以上职称比例占47%。实验中心教师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波多黎各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毕业生及本校毕业生组成。实验中心有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各1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333工程学术带头人各2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学术骨干教师3人,中心聘请齐康院士为兼职教授。
    中心主任王浩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风景园林学院院长、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风景园林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作为主持人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园林规划设计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获其它省部级奖励10余项。
三、教学、科研成果情况
    近年来,通过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规范实习、课程设计、技能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成立了园林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心教师主持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精品课程5门,其它省级(实验)教学成果奖1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级科技奖励9项。发表论文387篇,被SCI、EI、ISTP收录10篇。编写出版理论教材32部,自编实验讲义13本。其中,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省级精品教材1部。主持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5项,其他科研项目180余项。学生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国家级、省级以上奖励50项。
四、对外交流情况
    中心多次邀请了国内外如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知名高校专家来我中心指导建设工作,中心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30余人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和教学研讨会33人次。中心共选派11人到国内高校攻读学位,38人次赴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进修或考察,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也彼此交流中心建设情况,共同提高。这些措施提升了中心建设水平、实验教学管理水平和实验教学质量。中心与江苏省城规院、南京园林设计院、杭州园林设计院、上房园艺等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与南京园林实业公司合作共建了“园林工程实训中心”。与上海上房园艺、浙江森合园艺、杭州园林设计院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
五、实验教学情况
1.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
    按照“面向国际、立足传统、拓展视野、强化实践”的教学理念和实验教学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启发学生关注城市建设的发展。从园林实验知识结构和实验技能的整体性出发,建立了“入门感性化、景物直观化、素材综合化、分析科学化、空间动态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围绕该课程体系,分层次、多模块,系统设置园林实验课程的全部项目,全面重组和更新本科实验教学的基本内容,加强开放式、综合性、研究型实验。
2.实验教学总体情况
    中心目前开设有必修课、选修课实验课程共17门,必修和选修实验项目85个,面向园林学院和全校5个院系、11个专业开放,年学生数约2311人,年均实验教学10.7万人时数,开放实验46项。此外,中心还承担园林学院平均每年110名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实习。教学受益面广,课内外开放,人时数多。
中心总面积1600平方米,各类仪器设备288台件,设备总值1375万元。近五年来仪器设备购置经费约932万元,70%以上的仪器设备得到更新。所有仪器设备都得到有效利用,设备综合利用率96%,设备完好率大于98%。
3.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
1)入门感性化:
    设置感性体验内容,让大一学生在接触使用中有几种状态的感受。如通过图片、幻灯、影像资料使没有机会造访园林史上的不朽之作的学生来认识这些作品。在园林绘画实验教学中,培养空间想像、空间构图和空间分析能力。利用园林工程建造实验室,熟悉常应用的材料特性。
2)景物直观化:
    设计中根据不同的要求,选用合适的比例模型进行设计和研究。如总体模型主要解决园林总体或群体与道路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单体模型解决建筑功能与形态、体与面的认识。构件模型主要用可视性极强的立体的结构和形态来展示。水系循环模型对不同维护方案水量与变化情况、水循环的模拟。
3)素材综合化:
   围绕园林实验课程,把建筑、植物、社会、经济、环境、心理、历史、艺术、林学、生态、观赏园艺等学科素材综合利用。将原来完全孤立的单项元素如地形、假山、道路铺装、水景、植物、景观照明等综合串联起来,关注对园林设计基本问题的外延和深化。
4)分析科学化:
    在亲身体验三维空间的同时通过实时编辑风景园林元素、实时调整三维场景、系统信息集成等技术,为方案的比较推敲和设计思想、设计特色以及相关信息的展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5)空间动态化:
    以三维仿真技术为核心,致力于数字三维园林景观的模拟,三维可视化系统。让学生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的特点和优势,灵活有效地表达园林设计和研究成果。让学生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网上设计讨论,合作设计研究,媒体演示表现。
4.实验教学特色
(1)理念特色: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本土行动、现代思维”,具有系统性整合规划设计知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理念,构建与风景园林发展趋势相适应“入门感性化、景物直观化、素材综合化、分析科学化、空间动态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2)结构特色:传统实验体系是按理论课程的教学次序构建,分为基础、专业基础、专业三模块的单课程实验体系。“五化法”实验教学体系按风景园林专业应具有的知识结构构建,打破单一课程实验思维,追求实验课程的整体性与和谐性,更加强调实验课程的目的性。
(3)目标特色:通过“五化法”实验体系,使园林专业的学生具有五种素质或特质:①对园林本土化内容的理解与基本掌握;②对园林国际化知识与前沿研究的了解;③对园林运用现代化思维的创新能力;④对园林实验技术的理解与掌握;⑤对园林进行研究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5.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建立新型的适应学生能力培养、鼓励探索的多元实验考核方法和实验教学模式,中心大力开展以现代计算机辅助手段的实验教学方法改革:采取“网上预约”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中心教学以实际操作仪器设备为主,辅助以模拟演示、电子教案、多媒体网络课件和视频录像等手段,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6.体制与管理
    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中心主任负责制。中心所有教学和管理用计算机都与校园网连接。中心在网站上建立了反馈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发布关于实验内容的疑问。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心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密切结合中国建设的需要和世界学科发展的前沿,以培养一批理论和实践功底宽厚,具有国际化视野、本土化行动、现代化思维,系统性整合园林学科知识的人才为已任,这是本中心的定位,也是本专业高等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相信,经过国家和学校持之以恒的大力支持和重点建设,经过广大教师和中心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本中心的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水平必将会有更进一步的提升!
版权所有:南京林业大学园林实验教学中心       技术支持:南京先极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