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管理模式

8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

发布日期:2012-10-14  浏览次数:97436

一、无人机飞行高度和总航程是影响飞行安全的重要指标,技术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1、设计飞行高度应高于摄区和航路上最高点100m以上;
2、设计航线总航程应小于无人机能到达的最远航程。

二、实地采集信息
工作人员需对摄区或摄区周围进行实地踏勘,采集地形地貌、地表植被以及周边的机场、重要设施、城镇布局、道路交通、人口密度等信息,为起降场地的选取、航线规划、应急预案制订等提供资料。

三、起降场地坐标
实地踏勘时,应携带手持或车载GPS设备,记录起降场地和重要目标的坐标位置,结合已有的地图或影像资料,计算起降场地的高程,确定相对于起降场地的航摄飞行高度。

四、场地选取:
1、常规航摄作业
    根据无人机的起降方式,寻找并选取适合的起降场地,非应急性质的航摄作业,起降场地应满足以下要求:
a) 距离军用、商用机场须在10km以上;
b) 起降场地相对平坦、通视良好;
c) 远离人口密集区,半径200m范围内不能有高压线、高大建筑物、重要设施等;
d) 起降场地地面应无明显凸起的岩石块、土坎、树桩,也无水塘、大沟渠等;
e) 附近应无正在使用的雷达站、微波中继、无限通信等干扰源,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应测试信号的频率和强度,如对系统设备有干扰,须改变起降场地;
f) 无人机采用滑跑起飞、滑行降落的,滑跑路面条件应满足其性能指标要求。
2、应急航摄作业
灾害调查与监测等应急性质的航摄作业,在保证飞行安全的前提下,起降场地要求可适当放宽。

五、飞行检查与操控
(一)飞行前检查
1、 设备使用记录
2、 地面监控站设备检查
3、 任务设备检查
4、 飞行平台检查
5、 燃油和电池检查
6、 弹射架检查
7、 设备通电检查
8、 发动机启动后检查
9、 附设设备检查
10、关联性检查
(二)飞行操控
1、起飞阶段操控
      起飞阶段操控应注意事项:
a) 起飞前,根据地形、风向决定起飞航线,无人机须迎风起飞;b) 飞行操作员须询问机务、监控、地勤等岗位操作员能否起飞,在得到肯定答复后,方能操控无人机起飞;
c) 机务、监控操作员应同时记录起飞时间;
d) 监控操作员应每隔5~10s向飞行操作员通报飞行高度、速度等数据。
2、飞行模式切换
遥控模式何时切换到自主飞行模式,由监控操作员向飞行操作员下达指令。
3、视距内飞行操控
4、视距外飞行操控
视距外飞行阶段操控应注意事项:
a) 视距外飞行阶段,监控操作员须密切监视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发动机转速、机载电源电压、飞行姿态等,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发送指令进行干预;
b) 其他岗位操作员须密切监视地面设备的公安做状态,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报监控操作员并采取措施。
5、降落阶段操控
(三)飞行后检查
1、飞行平台检查
2、油量、电量检查
3、机载设备检查
4、影像数据检查

六、阶段工作小结
1、飞行记录整理
对飞行检查记录与飞行监控记录进行整理,文字和数字应正确、清楚、格式统一,原始记录填写在规定的载体上,禁止转抄。整理内容包括:
a) 飞行前检查记录;
b) 飞行监控记录;
c) 飞行后检查记录。
2、飞行资料整理
  对航摄飞行资料进行整理,填写相关的航摄飞行报表,主要内容包括:
a) 云高、云量、能见度;
b) 风向、风速;
c) 航摄飞行设计底图;
d) 航路点数据;
e) 飞行航迹数据;
f) 曝光点数据;
g) 影像位置与姿态数据。
3、航摄作业小结
  对当天航摄作业情况进行总结,主要内容包括:
a) 人员工作情况;
b) 设备工作情况;
c) 航摄任务完成情况;
d) 后续工作计划及注意事项。

七、保障措施
1、操作人员
a)、一般要求
   参与无人机航摄作业的系统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并通过有关技术部门的岗位技能考核。
b)、岗位要求
设备的检查、使用、维护按照岗位分工负责并相互配合,由具备相应资格、有实践经验、能力较强的操作人员承担。
2、环境条件
根据掌握的环境数据资料和设备的性能指标,判断环境条件是否适合无人机的飞行,如不合适,应暂停或取消飞行。环境条件主要包括:
a) 海拔高度;
b) 地形地貌条件;
c) 地面和空中的风向、风速;
d) 环境温度;
e) 环境湿度
f) 空气含尘量;
g) 电磁环境和雷电;
h) 起降场地地面尘土情况;
i) 气象条件(云高、云量、光照)。
3、飞行现场管理
4、飞行检查记录编制
5、 应急预案的制订
无人机航摄作业前,应制订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a) 无人机出现故障后的人工应急干预返航,安全迫降的地点和迫降方式;
b) 根据地形地貌,制订事故发生后无人机的搜寻方案,并配备相应的便携地面导航设备、快捷的交通工具以及通信设备;
c) 协调地方政府,调动行政区域内的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
d) 开展事故调查与处理工作,填写《事故调查表》(见附录H)。6、设备使用时间统计

八、设备使用与维护
1、设备使用
2、定期保养
3、设备装箱
4、设备运输
5、设备储放

风景园林学院

园林实验教学中心

版权所有:南京林业大学园林实验教学中心       技术支持:南京先极科技有限公司